每人都有不同的應對情緒的方式
要安撫孩子的不安情緒,從而學會適合的回應方式?
4個步驟就能引導他們講出感受
增加抗逆力,加深對情緒的認知

步驟1:認同孩子的感受
遇上不安定的情緒,首先要給予認同。簡單一句「係呀,有時我哋都會_____。」切忌說「好小事」、「喊咩啫」,因為當中沒有給予孩子認同的感覺,只是主觀地講出自己的想法。
試著說✔:係呀,爸爸媽媽都會驚,我哋會陪住你,同你一齊面對。
不要說✖:好小事啫、唔駛驚啦。

步驟2:建議舒緩情緒方法
家長可邀請孩子慢慢坐下,一起進行深呼吸。約 5-6 個循環後,孩子的心情應得到緩和。
家長不要只講「放鬆啲啦」、「唔好咁緊張」等口號式句子。孩子不會明白其句子需要他做甚麼,使得他們不知所措。
試著說✔:我哋一齊深呼吸
不要說✖:放鬆啲啦

步驟3:先了解 後提供協助
此時孩子的心情應該有所緩和。家長可以詢問孩子不安情緒的原因。請以客觀主導問題,並不要加以批評、指責甚至說教,可能會令心情再此緊張不安起來。得知原因後,可與孩子討論解決方法。過程中要多讓孩子講出自己的意見。
只要平心靜氣,不多加批評及指責,可以迅速有效地解決問題。
試著說✔:我知道呢個好難,但如果你願意,我哋一齊諗辦法解決難題啦
不要說✖:其他人都做到,點解你做唔到?
步驟4:主動傾談
在日常生活中,家長可主動與孩子傾談,以開放式提問引導孩子講出自己的感受。這有助增強孩子抗逆力,加深他們對情緒的認知。
不論遇上環境改變,或者突如其來的困境,控制情緒來得比任何重要!孩子鬧情緒時,不妨換個說話方式,幫忙處理小孩焦慮不安的情緒,爸媽們請試試看!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追蹤我們專頁,獲取最新資訊!
愛.家庭賽馬會成長中心 X 香港聖公會愛童行計劃
Facebook 專頁 | Instagram 專頁